最新動態
時間:2019-07-01 14:10
作者:綠衡環保
閱讀:0次
隨著國內環境產業與水務市場進入深刻重構期,中國水務市場經歷了生態共生、資本合作、競爭加劇等階段。經過幾年調整,污水處理市場行業集中度發生了較為明顯的改變。
一、5年幾乎翻一倍的CR10
根據E20研究院最新數據統計,截至2018年,全國城鎮(包括設市城市、縣城,不包含建制鎮)的污水處理市場化比例達45%,污水處理能力逾19萬噸/日。其中,北控水務位居首位,市政污水總規模為2855.36萬噸/日,已運營規模為1247.46萬噸/日;首創股份緊隨其后,市政污水總規模達1200萬立方米/日,已運營規模為865.4萬噸/日。將十大影響力企業綜合來看,2018年度,CR10市場集中度達38%,市政污水市場化占比51%。
數據顯示,CR10數據在2015年后得到了快速增長。在2014年,CR10僅為20%,發展至今,該數據在5年內幾乎翻倍。
如果將樣本鎖定在A方陣23水務企業,則可以看到,北控水務與首創股份的污水處理能力之和,已占到樣本總量的36.48%。
從2018年度各家水務企業的新增水量來看,北控水務新增水量494.28萬噸,排名第一;首創股份新增242.38萬噸,位列其次。對比企業水務總規模榜單,可以發現,新增水量榜單與總規模榜單高度重合,在總規模榜單中排名靠前的企業,在一年中得到了更多的新增訂單,強者恒強。
二、行業集中度增長原因
長期以來,我國大量的水處理能力分散在各地水務、市政等政府部門,或者區域性水處理企業手中。由住建部啟動的部分政府公共服務外部化,打破了中國2000多個市縣公共服務地域分割化、碎片化的局面。國發〔2014〕60號文所提到的基礎設施規?;\營,帶來了行業集中度的初步提升。
2015年以來,水十條、城鎮污水廠提標改造征求意見稿等行業推動政策的出臺,以及PPP相關政策的紅利,快速推動了水業市場的發展。多家水企積極布局國內市場,在不同區域提供多元服務。市場的擴大,使不少企業手中開始聚集多個大額投資的污水PPP項目;同時,一些大型水務公司通過并購的方式實現跨區域經營和規模化發展,逐漸成長壯大。
在2017年8月,原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對PPP的講話以及后續的財辦金〔2017〕92號文件(相關閱讀→ PPP即將糾偏?史部長講話之于環保行業的幾個看點),拉開了PPP整頓規范的序幕。隨著系列規范政策的發布,環境產業像猛然間被潑了一盆冷水。多家上市環保公司陷入債務危機,行業收益嚴重下滑,多家企業現金流量凈額為負。在危機加劇后,不少企業通過出售資產和股權出讓等形式尋找出路,行業整合并購趨勢愈加明顯。根據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,2018年水務市場的收并購項目為29起,涉及金額為68.42億(相關閱讀→ 565億!多維度解析2018環境產業并購邏輯)。這也促使了行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。
E20研究院將其集約化類型劃分為兩大類、四小類進行解析。分別是管理集約型,包括區域集約型和規模集約型兩類;業務集約型,包括網絡集約型和要素集約型兩類。當前的整合階段主要為“規模集約”,也是目前在四大集約類型中最為成功的部分,是思維集約的初級階段。該階段中,通過市場化方式配置資源,通過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進行規范交易,采取公開競爭方式進行配置,讓優秀的公司在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居于頭部地位。
三、集中度增長是利是弊?
業內普遍認為行業集中度過低,市場分散會制約著行業的技術進步及服務的集約化。經過多年發展,我國水務領域集中度得到了明顯提升。而對比發達國家情況,還可以看到我國的集中度數據仍不算高。未來隨著市場進一步放開,這一數據或將繼續攀升。
集中度的提升將帶來企業競爭力、技術水平、服務效率的提高,從而促進產業升級換代。在集中度提升后,企業主體增大、品牌意識提升,對于推進監管政策的落地有正向作用。與此同時,大型水務公司的快速擴張、市場的變動調整也引發了環境產業“國進民退”的爭議相關閱讀→ 11個月11起!2018年“國資系”大舉接盤民營環保上市企業 )。有人認為這是產業的不健康發展,也有人認為這是市場經濟作用下的必然現象。